【講座筆記】要有一個人,彼個就是我。要有兩個人,就是你跟我
2024 Oct 19 學習成長
寧願燒盡,不願鏽壞。
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馬偕牧師的座右銘,但其實不是,這是一位加拿大教友感佩馬偕牧師的奉獻精神,為文予以的讚賞。¹
馬偕牧師有自己的座右銘嗎?有,我在本文的最後和你分享。
在觀看楊斯棓醫師在雙連教會演講錄影後,我想到這句話,做為觀看心得的註記。
■
楊醫師10/2(三)在他的臉書貼文,分享他在雙連教會現場五百人演講的錄影,並邀請看完影片的朋友,感動一次就LINE給一位朋友,感動十次就LINE給十位朋友,並寫一句話告訴他,為什麼推薦這段影片?
做為楊醫師的粉絲,對他演講之精彩,慕名已久,知道這個消息,如獲至寶,當週週日下午安排一個無人打擾時段,2個多小時的演講影片一股作氣看完,看完的時候,內心充滿衝擊、充滿無限感動,甚至情緒有點激動,感動的成份很多、層次豐富,當下只讓自已先沉浸其中,還不忙著分析。
除了楊醫師的演講內容精彩,要先感謝雙連教會的技術支持,影片的收音、畫面剪輯,做得極好、極漂亮,大幅提升了視聽感受,特別是收音,良好的收音品質,才能聽得清楚,聽得舒服,謝謝雙連教會。
請容我先跳過我在這場演講中看到什麼,聽到什麼,而是讓我說明一下,我在聽完之後,除了把影片LINE給朋友之外,我還做了什麼,來讓你理解演講有多精彩。
我把Youtube,還有Podcast,能找得到所有楊醫師的演講、訪談、電視節目的錄影,儘可能都找來,接下來的兩週,當我在交通移動時,就看Youtube;散步、溜狗的時候,我就邊聽Podcast節目,換個方式說,這兩週,我耳朵聽到最多的,就是楊斯棓醫師的台語演講和訪談。
我接著又找出他的書《要有一個人》,再重讀一遍,和演講的內容相互參照。
用比較趣味的說法,這兩週,我簡直就是進入了「楊斯棓的多重宇宙」,大量密集的訊息匯流之後,我發現我似乎更理解「要有一個人」的精神,想傳遞的價值是什麼,比之前再更接近一點點。
■
楊醫師在雙連教會的演講,讓我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,還有打開新的思路。
演講分成六個單元,每個單元的內容包含許多故事,故事裡又套著人名、書名,彼此之間又串連成一張網絡,網絡的連結點都有連到楊醫師本人。
他不只是說故事,他直接就參與在故事之中,他故事中的人物,還會在演講現場「跳」出來。
六個單元:
- 一台衝,十二台勇|鐵馬小英號的拍賣
- 一疊衫,一條人命|蕭美琴的背心
- 人世間,相拄會著|林逸民醫師的再相逢
- 老父做醫生
- 勇毅後勁克艱難
- 鶯哥救火
我簡單把單元先寫下來,當你去看影片時,可以留意一下,楊醫師直接的演講時間大約在100分鐘左右,每個單元若平均算大約15~16分鐘左右,每個單元內的「資訊密度」很高,如果認真做筆記,把每個人名、事件的脈絡,都再做更進一步的整理,不知道要寫滿多少張A4紙,但若只是單純享受聽楊醫師演講的節奏,感受他在調動聽眾情緒張力,也非常過癮!
知性與感性的交融,楊醫師口語表達(台語)的精湛、肢體語言的豐富與表情的生動,都構成他演講的獨特魅力。
■
我整理了三個重點,列為我學習的標竿:
1、與人連結,往來有度
2、實事求是,治學嚴謹
3、堅守價值,持續發聲
我的「要有一個人」的啟發與行動。
在影片中看到一段楊醫師整理吳叡人老師的演講稿的故事,我便有一個靈感,楊醫師近年來透過大量演講、訪談,分享他的書,讓更多人知道他想做的事,那麼多的內容,有沒有人進行較為系統化的整理?這些不同的活動、節目,有不同的受眾,楊醫師會怎麼去調整他的表現方式?
每一場演講,即使是相同的講題,楊醫師也會對內容進行20%、30%的調整,有機會能進行比較每場之間的差異嗎?
懷抱著各式各樣的好奇,我決定動手去整理楊醫師的演講、訪談資料,建成筆記,再與朋友們分享,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楊醫師的思考、行動和他的價值主張。
經過一些時間的蒐集、梳理,我完成了整理,我把這則筆記的連結會貼在留言,歡迎大家參考使用。
寧願燒盡,不願鏽壞。
為什麼我會以這句話,做為我心得的開始,因為馬偕牧師,是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的起點,他抵達台灣的最初,是由打狗旗後醫館的萬大衛醫生(Dr. David Manson)接待他。
在百餘年後,由雙連教會邀請楊斯棓醫師來演講,多麼美好的延續!
醫師與長老教會,在台灣歷史上有許多奉獻,為台灣人的身體與心靈的健康持續付出努力,直到燃燒殆盡。
馬偕醫師的座右銘是什麼?
馬偕:攏是為基督(All for Christ)¹
我在楊醫師的演講裡,反覆聽到的是:攏是為台灣(All for Taiwan)
要有一個人,彼個就是我。要有兩個人,就是你跟我
¹ 出處:http://www.laijohn.com/Mackay/MGL/maxim-a/Lim,Choa.htm
² 楊斯棓醫師|演講、訪談整理:連結
³ 2024.9.29 【牛埔庒講義所專題講座】要有一個人